1、发展趋势:新结构类型产品如CAR-T、ADC、RNAi等呈现快速增长态势,CGT领域研发持续增加,合成生物学技术有望带来产业革新,原料药企业通过拓展CDMO/CMO领域和提前布局抢仿原料药,以应对“带量采购”政策,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国产化加速,推动生物制药国产化替代。
2、整体来看,研发投入力度的加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快企业在生物医药产品研究成果转化。我国新药申请上市情况乐观,新产品研发活跃 从转化成果来看,我国新药上市情况乐观,2017-2020年,国产新药申请上市数量呈波动变化趋势,其中2018年达到峰值45件。
3、生物医药技术在2024年的发展展望:底层技术的革新正在重塑药物研发的格局。无细胞合成生物学的CFPS技术,在疫苗开发中以其高效性而脱颖而出,尽管面临成本、蛋白表达和规模化生产等挑战,但其潜力巨大。
4、从奥密克戎的灵敏度来看,四者的灵敏度较高于雅培、罗氏和Premier;从德尔塔的灵敏度来看,罗氏和Premier的灵敏度均低于4个中企,雅培则略高于泰格科信和健乃喜。爱康生物针对目前全球最流行的毒株: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的灵敏度为七者中最高,分别为89%和92%。
5、医药行业发展趋势:中成药市场竞争加剧;处方药生命周期缩短;第三终端市场更活跃;医药市场集中,两极分化凸显;政策性降价持续;结构调整加快,企业市场品种结构变化。
6、医药行业发展的六大趋势——中成药市场竞争将加剧;处方药的生命周期会缩短;第三终端市场将更加活跃;医药市场进一步集中,医药两极分化进一步凸显;政策性降价将持续;结构调整将进一步加快,企业市场品种结构将发生较大变化。本报告分为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国际国内医药产业的发展状况。
年上半年,国内四大医药商业巨头——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和九州通的业绩表现各异。尽管整体营收增速放缓,仅个位数增长,但净利润方面呈现出分化:九州通净利润下滑458%,其余三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年上半年,中国四大医药商业巨头——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华润医药和九州通的业务表现各异。总体营收增长仅个位数,其中九州通净利润下滑458%,其余三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销业务板块,四家公司均呈现正增长,九州通增速最快,达到了75%。
同时,上海医药与辉瑞中国达成疫苗产品合作,上药科园贸易将独家进口、分销和推广辉瑞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展示了其在进口药品和疫苗领域强大的代理能力和市场影响力。九州通作为院外商业龙头,将CSO业务视为第二成长曲线。
1、公司层面,Wind数据显示,2023年1-9月,中信医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8695亿元,同比增长0.91%,利润总额约1983亿元,同比下滑106%,整体经营情况较差。毛利率361%,较2022年进一步下滑,但销售费用率持续下降,行业整体销售净利率为81%,高于2019年水平。手术机器人趋势:价格昂贵成为最大问题。
2、近年来,医药行业利润率水平逐年略有上升,销售毛利率维持在27%-30%之间,销售净利率维持在10%左右。2017年1-9月,医药行业销售费用率为160%,同比上升了0.73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12%,与上年同期持平;管理费用率为0.89%,与上年同期持平。三费指标基本保持平稳。
3、销售净利率计算公式:(净利润/销售收入)*100%。从公式中可以看出,销售净利率与企业净利润成正比,同销售收入成反比。销售净利率是企业经营一段时间内,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国药集团2022年集团收入5521点48亿元。财经网医药讯4月26日,国药控股发布2022财年年报;2022年,集团营业收入5521点48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5点97,主要系集团医药分销业务、医药零售业务及医疗器械业务收入提升所致;归母净利润85点26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9点89。
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唯一一家以生命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拥有集科技研发、工业制造、物流分销、零售连锁、医疗健康、工程技术、专业会展、国际经营、金融投资等为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2022年营业收入突破7000亿元。
东莞国药集团2022年营业额为500万元。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显示,2022年,国药集团营业收入人民币500万元,同比增长百分之五。东莞国药集团是一家颇具规模的国有控股医药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