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发记录规范的主要要求包括:准确性、完整性、可追溯性和保密性。准确性是研发记录的基础。在研发过程中,所有的数据和信息必须被准确地记录下来,避免任何形式的误导或歧义。例如,实验的结果、观测的数据、设计的图纸等,都需要精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2、实验报告的撰写要求准确、详尽、逻辑清晰,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报告中的记录需真实反映实验过程,不得有任何虚假信息。实验报告还应注重分析和思考,而不仅仅是实验过程和数据的罗列。
3、新产品设计与开发要求主要包括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安规符合性、价格、交期以及额外说明。确保所有要求得到满足,需定期检查,并详细记录每阶段的实施情况。在立项认证阶段,需要准备《ID评审表》和《新工艺风险评估表》,并为设计师提供《结构工作操作指引》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此阶段需确保设计符合公司标准。
4、依法原则:执法记录的的范围、方式、形式、保存和用途等,都应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在执法记录中,未规定的不得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或增加其义务。
原始数据管理的全景视图/ 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原始数据的管理是确保GMP合规性、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这不仅涵盖药品从研发到上市的整个生命周期,还涉及电子和纸质记录的严谨管理。A. 原始数据基石/原始数据,即首次产生的信息,其电子形式必须保持可访问,确保数据的即时性和完整性。
在药品生产与研发领域,数据管理的关键在于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可追溯性。根据GMP(良好制造规范)指南,原始数据的管理贯穿药品从原辅料到成品检验的全过程,确保活动可追溯,并为企业的持续改进提供基础。
新版GMP指南聚焦于文件管理的关键点,强调文件在整个药品生命周期中的核心作用。文件不仅指指导文件如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还包括执行这些文件产生的执行文件、记录和报告。文件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对药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所有活动都能得到确立、控制、监督和记录。
在新版GMP指南中,质量标准、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文件的持续更新与优化是关键。质量标准应在产品开发阶段形成,并随生产工艺优化持续更新。对于文件的分级管理、受控发放与使用,以及空白记录的分级管理,旨在确保文件的有效流通与使用,避免误用或滥用,同时确保文件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原始数据与主数据在数据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原始数据指的是数据最初产生的状态,可以是电子格式或纸质文档,保持生成时的形式。而在电子数据与纸质文档并存时,应有文件明确规定主数据的形式。对于HPLC记录,应避免仅保留纸质版本,而忽视电子数据的管控,这可能导致数据完整性的质疑。
药品文件升级指的是对药品相关的文件、记录或信息系统进行更新和改进。详细解释如下:药品文件概述 药品文件是指与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及监管等各环节相关的文档、规程和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包含了药品的重要信息,如药品的成分、功效、使用方法、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标准等。
新版GMP改造是指对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以符合更严格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以下对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解释:GMP改造的含义与重要性 新版GMP改造意味着对整个药品生产流程进行重新审视和优化,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药品增规是指药品规范化管理的增量提质。药品增规是近年来在医药行业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是指在药品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中,通过规范化管理来实现药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提升,并推动药品产业的持续发展。
新版GMP指南对文件管理的关键点进行了详细解析,旨在确保药品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高效性。文件管理是药品质量管理的核心,其目标在于确立、控制、监督和记录所有影响药品质量的活动,确保“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文件管理的基本逻辑强调了执行文件和进行各种GMP活动的有效性。
凡《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品种,自2015年12月1日起,原收载于历版药典、局(部)颁的同品种国家药品标准同时废止。凡《中国药典》2015年版品种项下未收载的制剂规格, 其质量标准按本版《中国药典》同品种相关要求执行 , 规格项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 。
而这一类产品在持有相应的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后大都只需要进行备案注册就好,即形成所谓的“×卫消备字”,而前两者的批号为“×卫消字”和“×卫消械字”。但从2006年起消毒剂的原有的省级批号必须升级为国家级的“卫消字”号。只有获得“消”字号认证,才是国家认证的消毒产品。